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

邮箱登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成员动态 → 正文
中船先锋|从毫米之微到跨度之极 看这支团队如何勇攀高峰
来源:中国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2025-09-15    字体:【大】【中】【小】

  今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由中船集团旗下中船国际工程主导申报的专利《大跨度支座跨中协同预应力箱形连续钢梁柱结构》(专利号:ZL202020680817.9)荣获本届中国专利银奖。该奖项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设立,是我国专利领域的最高荣誉。今天,让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走进中船国际工程钢结构工程设计与研发团队,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秉持“极致精神” 攻克“极限技术”
  中船国际工程钢结构工程设计与研发团队是一支技术过硬、作风硬朗、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队伍,近年来突破多项“瓶颈”技术,产品广泛配套于韧性城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等重大前沿领域,先后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这支年轻的研发团队,始终冲锋在科技攻关一线,扛起自立自强的使命,让科技成果不断在实践中“落地生花”,用身体力行和实干担当诠释和续写着中船精神。

  过去五年间,团队肩负双重使命,既要积极探索新兴技术领域,又要紧密贴合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技术攻关。面对大跨度建筑高效承载与装配式钢结构工厂化制造的行业难题,团队深入剖析痛点,历经多次验证、迭代与优化,最终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创新研发出获奖专利——“大跨度支座跨中协同预应力箱形连续钢梁柱结构”。该新型结构可优化结构受力分布,显著提升弹性承载力,有效减少钢梁跨中挠度与支座变形,既增强了大跨度建筑韧性,又满足了受损建筑快速功能恢复的特殊需求。为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团队还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在技术与进度双重压力的严峻考验下,凭着“死磕”到底的韧劲,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共同推动了多项配套产品的成功研发与落地,为行业整体技术革新贡献了重要力量。

  砥砺前行 终迎硕果
  中国专利奖银奖的背后,是这支年轻团队无数个日夜的攻坚与付出。他们挑灯夜战,深入推敲技术细节,打磨完善专利布局;为获取一手结构验证数据,团队毅然驻扎工地一线半月之久。烈日炎炎,团队成员身着防护服钻入钢箱梁内部,在高温环境中一丝不苟地调试设备,那一刻,他们仿佛忘却了周遭酷热,眼中只有对数据的专注与渴求;深夜时分,他们又坚守在屏幕前,逐帧分析数据曲线,将现场实测结果与仿真模拟反复比对,这些宝贵数据最终成为了奖项申报的核心支撑材料。进入申报冲刺阶段,团队更是精益求精,对专利内容展开了“庖丁解牛”式的精细化拆分与重组,累计完成100余次模拟试验,对技术方案进行了20余轮的修改与优化,甚至反复重绘了30多版专利示意图。正是这些凝聚汗水与智慧的扎实努力,深厚的技术积淀及完善的专利布局,最终让团队在激烈的专利奖评选中脱颖而出。

  该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同时斩获了北京市发明专利奖特等奖、中船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截至目前,这项专利技术已应用于数十项重点工程项目,其卓越性能赢得了业内广泛的赞誉与认可。



  探索前沿 智领未来
  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和技术攻关,目前团队已形成耐候钢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大型复杂钢结构超限建筑设计、火工品建筑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项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同时,团队还积极构建覆盖结构设计、性能分析、施工工艺、安装检测等全链条多维度的专利保护体系。凭借多项自主可研的技术成果,团队主导并参与了多项行业及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不仅推动了行业技术规范的迭代升级,更使中船国际工程在相关领域内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无到有,从“不知名”到国内领先,中船国际工程钢结构工程设计与研发团队始终锚定初心,朝着世界一流专业建设不断努力。

| 责 编:钱 平
| 通讯员:薛 辰
| 一 审:高红梅
| 二 审:项 丽
| 三 审:甘丰录
| 来 源:中船国际工程